Top Banner 1
春夏變幻季節到濕疹請你不要來

不少家長都有為家中小朋友敏感問題而煩惱,尤其是轉季時節特別容易發作。濕疹是現今都市常見的皮膚問題,身邊總會有親戚/朋友/兄弟姊妹/子女等曾經或現在患有濕疹。濕疹的學名是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根據數據,異位性皮膚炎在全球約有兩成兒童及3%的成人受影響,約有七成的濕疹患者在兒童早期(五歲以下)已開始發病,而只有一成人士是在成年後才出現。在香港,濕疹患者有增加趨勢,自1995年開始每年增加約0.12%。根據本地數據顯示,2001年,6至7歲小童有30.7%曾經患有濕疹,而現有濕疹的百分比是4.6%。13至14歲的青年則有13.4%是曾患有濕疹,現時有濕疹比率則為3.3%。患有濕疹比率有明顯增長,且有日漸年長化的趨勢。

其亦是「過敏三兄弟」——濕疹、鼻敏感、哮喘的其中一員。濕疹是過敏傾向人士最早出現的過敏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從前患濕疹的兒童,長大後可能會演變為鼻敏感/哮喘。而這亦稱為「過敏進行曲」(Atopic Match)。已知會導致濕疹發作或惡化的因素,包括氣溫、濕度改變、皮膚因為感染細菌或病毒發炎、進食某些食物、接觸致敏源、吸入致敏源、身體狀態不佳或生病時,甚至情緒壓力等。

春夏季節轉換亦是濕疹特別容易發作的季節,這可能與空氣中的致敏原有關。尤其今年春夏交替天氣不穩定,濕度較高更有利於塵蟎、霉菌數量增長;春天亦是各類野草、樹木開花及散發花粉之時。所以不論室內抑或室外的空氣致敏原在春季都明顯增多。但由於全球天氣暖化,春夏交接期間天氣反覆無常,溫度及濕度大起大落,亦是濕疹越漸趨向都市病化的誘因。

相比起食物引發的發作(如:牛奶、雞蛋、花生、黃豆、小麥等),空氣中的致敏原對成年或較大兒童的濕疹患者影響較大。室內致敏原還包括塵蟎及其糞便)、蟑螂及其糞便、霉菌等;室外致敏源多為植物的花粉,如市區常見的樺樹、槐樹、榆樹、梧桐樹等、還有路邊野花野草的花粉等。

怎樣才可減少空氣中的致敏原及減少患者對它們的接觸?減少塵蟎的方法包括使用由緊密微纖維編織而成的防塵蟎專用床褥套、被套及枕頭套;避免使用地毯、布料傢俬、容易積塵的毛公仔、書本等以減少能蘊藏塵蟎機會。另外亦建議每週吸塵一次,塵袋應有兩層或高效能過濾網(HEPA filter)。使用抽濕機保持室內環境乾燥;床單、被單、枕頭套最少每週以55℃以上的熱水清洗以減少蟎蟲。塵蟎低溫下會被凍死,故把不能清洗的毛公仔放於冰箱中內亦可減少塵蟎數量。

貓或狗的皮屑及沾了牠們的唾液或皮脂分泌,亦可能是空氣中的致敏原之一,這些致敏原相對較細小且可持久懸浮於空氣中。限制寵物的活動範圍,避免毛孩進入睡房或跳上床,都可有效避免寵物致敏原擴散。經常替寵物洗澡和經常吸塵等亦有助改善致敏情況。蟑螂的糞便和屍體皆可形成空氣致敏原。使用殺蟲用品,把家中及廚房的罅隙封好,徹底清潔並使用稀釋的漂白水消毒,將食物存放於密封的容器中,都能減少蟑螂數量,從而減少致敏原。

如何在濕疹未發作前及早預防呢?養成持續使用成份天然、安全及性質溫和、PH酸鹼值適中的保濕潤膚膏習慣,以預防皮膚乾燥及確保皮膚屏障的健康。潤膚膏應該在洗澡後或浸浴後立即塗上,並全日定時補充。潤膚成份可分為保濕劑(Humectant),潤滑劑(Emollient)及封閉性保濕劑(Occlusives)等。保濕劑如甘油、透明質酸、尿素、山梨醇等,能鎖住角質層的水分,減少皺紋脫皮。而潤滑劑如植物提煉的可可巴油、月見草油、杏仁油等,則能填補角化細胞的罅隙,使皮膚滑溜柔順。最後封閉劑如凡士林、羊脂油、礦物油等,則可避免水份從皮膚表面蒸發而流失。洗澡時選用無鹼性及香料的肥皂替代一般梘液,或選擇溫和PH值均等的梘液,更要避免使用含酒精或果酸成份的護膚品。

濕疹初起時控制得越快越好,越延遲發作病情越嚴重會越難醫治。家中空氣亦要保持流通,減少塵埃積聚,確保家中的冷暖氣溫度適中亦很重要,過冷過熱都會令空氣中濕度太低以致抽乾皮膚水份。太厚太熱的衣著亦會使皮膚出汗誘發濕疹發作。應該要穿着一層層輕易脫掉的衣服,最好是純棉或絲質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晚上穿上純棉長袖睡衣減輕痕癢、剪短指甲以減少搔癢機會。

濕疹發作千萬別搔,越搔越癢,越癢越搔,最終成為惡性循環,只會令病情加劇惡化越難根治。

林薇醫生
卡迪夫大學臨床皮膚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