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
【食養生活】了解食物同時了解自己身體

生活在香港,我們擁有充裕的物質、理應過着理想的生活,那…為什麼我們身體仍然會好像有點「不舒服」的感覺呢?心裡還是不太滿意現況?我們怎樣才以活得更好喔?

我們的氣質、個性、風格、性別,都影響著我們的食慾和飲食習慣。 如果告訴自己什麼不能吃,就是內置假設了每個人都一樣,每人嘗試相同的飲食,並產生類似的結果。

我們肯定我們每一個人也是獨特的,沒有兩個一樣的我,一個單一的飲食法不可能適合我一個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除了學習飲食知識外,還要學習聆聽身體給我們的信息及其背後意義,提供自我成長與探索的機會。

大多數人都想以健康的方式進食,但面臨無數的飲食和食物理論,實在無從選擇。我們一般習慣將飲食方式標籤為「好」與「壞」、「正確」與「錯誤」,堅持別人認為「正確」的飲食方式。

但影不離光,當我們越努力堅持,問題就越益增加。 但如果我們能夠穿越這些飲食方式的標籤,找到我們背後的想法,就會探索我們的需要及核心問題。因此,培養及使用我們的內在直覺,能夠協助我們決定需要的食物和生活,得到支持我們的飲食,也能過上喜悅的生活。

平日日常生活可以以食物切入內心的探索。從食物渴求緩衝飲食法,靜心料理感受自己的內在,除了享受慢慢咀嚼,領學習從生活的大小事件中洞察和滿足自己的內在需要,培養快樂的習慣。

尊重我們的內在智慧、引導我們渴求某種食物,對應著我們內在的情感需要及能量需求。

「請不要努力改變飲食及調整生活」

只要觀察我們就能覺察,而覺察力就必然會產生個人的改變。可是任何改變事情的「努力」,只會得到反效果。如果你晚上企圖希望容易入睡,反而更容易失眠。相信大家也有這些經驗、不是嗎?「不要努力」就是「試圖阻止」和「試圖強迫」之間恰當的中點。追求與抗拒都不能使我們達到目標。

一個平衡點、平靜就能使事情自然的發生,事情和事件本身都沒有好壞、正負之別,任何評價表示我們還受制於某種特殊的自我評價之中。傾聽心裡面跟我們說的話,才是關鍵所在。

食養生活(Macrobiotic living)是一門生活的學問,揉合東西方養生概念,以「飲食、烹飪」作為切入點,引導我們觀察個人與世界的關係,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認識更多深層個人內在需要,啟發我們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在平凡的生活感到喜悅、自在。想了解更多:www.FoodforSoul.hk

從食物作為切入點、認識內心那份純粹、
以慈悲心接受自己、學習修心提升修養、
過著舒心享受生活、種善種子圓滿人生。


Kishimoto Ho WY 
岸本太太
日本正食協會認可「食養導師」
曾赴英國進修 Macrobioti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課程
協助合辦和食、食養、食育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