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
不正確戴耳機有潛在風險

科技日新月異,市面上的耳機推陳出新,有耳罩、入耳式、耳塞、無線藍牙耳機等等,耳機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

如何佩戴耳機才算正確?其實,長期戴耳機本身就有一定的存在風險,因為它有機會破壞我們的聽力神經,甚至會導致耳鳴情況。近年,因為佩戴耳機影響聽覺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尤其喜歡把耳機聲量調教得很大聲的人士,聽力神經逐漸受到破壞,就會出現耳鳴情況。較常見是一些乘坐長途車或地鐵的人士,因為環境嘈吵而調高耳機聲浪,希望蓋過外面的雜聲。

護耳緊記「60/60」法則

本人亦會經常戴耳機,但時時刻刻都會遵守「60/60」的指引。什麼是「60/60」?即是音量不要超過60%,也不能聽超過60分鐘。將音量調低,也不能聽太長時間,最重要讓聽力神經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我們的內耳耳蝸有很多毛細胞,亦即是聽覺神經。這些細胞被高噪音滋擾後會受損,並影響我們正常的靈敏度。一旦受損嚴重,更可能導致永久失聰或聽力受損。更重要的是毛細胞不能修復,所以我們一直都說「預防勝於治療」。 

當然有很多因素也會令聽力下降,遺傳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如果是年紀老化,一般都是65歲以上。如果過早開始有弱聽,必須經過詳細了解和檢查,才能找出弱聽的原因。

當聽力退化,不論是工作或者日常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很多人有挖耳的習慣,但其實我們的外耳道很短,耳垢會自動跌出來。如果用物件挖耳,很容易令到耳朵受傷或感染細菌。我們的耳朵其實很脆弱,耳膜穿孔可以修補,但毛細胞受損就不能挽回了。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表報告指出,全球12至35歲群組的近半數,即是約11億位年輕人,因長時間和過度接觸大量高頻道,面臨聽力受損的風險。當中有4億6000萬人,即全球人口5%,更有衰退性聽力損失,與十年前相比有顯著的增加。所以,世衛建議手機製造商為手機設定音量及使用時間的限制,希望可以保護用家的聽力。

陳鍵明醫生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