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
【探索心靈】青少年自負心理的5個原因

很多少年都會擁有自負心理,那自負究竟是什麼呢

自負的意思是自以為了不起,當自我評價的時侯,會對自我有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這往往是會以語言、行動等方式來表現出來,有時侯怎至表現有點狂妄,容易造成同伴的反感。

心理學家認為,所謂「自我意識」是指人對於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一種認識。也就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一種行為。

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內容。這是青少年在踏入社會實踐交往中,特別是由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認識自身和環境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由於青少年的獨立意識、自尊心的發展,常常會導致一種不必要的自負心理,便在不少青少年中表現出來了。他們特別喜歡尋找和評價那些自己有而他人沒有的長處,同時,他們的自尊心、榮譽感也很強,總希望自己的形象在別人看來是肯定的、令人喜愛和有希望的。

形成少年自負心理的5個原因

  1. 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對自我評價最先認識到的階段。由於某些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千依百順,怎至溺愛、過度的誇讚,會促使他們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使他們從小就成為家中的「小霸王」。事事以他們為中心,因而養成了一種不懂得遷就別人及完全不能容忍挫折的性格。
  2. 成長順利:在成長的過程中,凡事一凡風順,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學校讀書或表現又出類拔萃,深受老師的寵愛,這驅使自信滿滿的,甚至驕傲、自負的個性。

  3. 自我認識:每一階段的成長,都是成為個人的經驗。而在自我的經驗裡會產生個人的認知,若只是誇大自己的長處,縮小或忽視自己的短處,那會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漸漸的也很自然的產生了自負心理。 
  1. 情感經驗:很多青少年,在成長的階段,會為了保護自尊心、自我價值感,會產生自我保護的心理。為了避免自尊心或價值受損,會通過自我放大、攻擊別人來彌補內心的缺口。 
  2. 個性:從小喜歡挑戰、好勝,凡事想贏,享受勝利帶來的快樂感。而在追求這快樂感達到極端狀態時,就會逐漸形成自負的個性。

若果家中孩子擁有自負心理的話,協助青少年從「自以為是」的陷阱中拉出來,並且重新學習與人相處。否則,在當前這種重視人際關係的社會環境中是難以立足的。那麼,怎樣糾正自負心理呢?

這一步是很重要的,因為自負的青少年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去迎合別人的需求。長期堅持對他人的瞭解之後,有助協助自負者就會由自我世界中走出來。

Joanne Yeung
資深心靈療癒師,身心靈領域十餘年,以推廣身心平衡健康為目標。